找到相关内容52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

    而是限制,它是一种逻辑的和实际的前提”[24],戒律也一样。从佛陀时代到部派佛教时期,即使到大乘佛教流行之时,大部分的印度佛教教团都处于一种修行生活共同体的状态。在这样的团体里,要“相与和居,...是其间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。与此同时,僧团虽是一个团体,但成佛的道路却要每个僧侣自己来走,因此确切界定每一个体在僧团中的修行生活的空间,也是出于追求信仰的需要。  第三, 体现着平等精神。无论是那...

    严耀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3756435.html
  •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:当代佛教的社会教化责任

    。  二是通过教团自身的示范和行动,直接为利益人群,福利社会,开展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救灾扶贫活动,做出贡献。僧众严于律己,遵守戒规,是僧尼道德品质的示范;寺院僧团上下和睦,修行生活井然有序,进退坐卧皆...问题也有宝贵的启示意义。  四、适应时代,在社会教化中对佛教义理作现代诠释  当代随着科技、经济的高度发展,人们的物质生活取得空前改善,然而同时也出现种种精神危机,如人人关系疏远,道德失落,以及由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039204.html
  • 禅诗审美境界论

    观修道者,拨火觅浮沤。"[4](卷2)本来面目如同虚空,不可修作。一旦起了修道之心,就将道作为修的对象,将无为法当作有为法,这样修成的道仍然容易堕坏。为了扫除学人向外寻求的意念,禅宗将修行生活一体化...大道只在目前,要且目前难睹,欲识大道真体,不离声色语言。"真理存在于声色言语之中、日常生活之中。宗教行为,从发心、修行、证悟到涅脖,构成一个无限的圆圈,其中每一点既是开端也是终点。大道既然在声色语言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2842574.html
  • 学禅三章

    学禅三章   引言 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、心心相传,又倡导不走次第禅解脱的路子,而由般若空慧,直指生死根本,并将出世入世、修行生活、智慧禅定融为一行;理悟证悟合为一体。由是微妙难测,使学人...那样的啊!  二、触及心识深处的境相  被恩师“喝”入现量境后的极短时间里,身心满溢轻安、任运灵明的觉受。而此时过后,当你忽又沉入现实中时,有一阵子,会顿觉无始烦恼习性,无缘而起现行,在心底里自“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0656637.html
  • 杨曾文:当代佛教的社会教化责任

    戒规,是僧尼道德品质的示范;寺院僧团上下和睦,修行生活井然有序,进退坐卧皆有礼仪,使人感到“天下礼仪尽在此矣”,是僧团精神和纪律仪规的示范;在民众遭遇天灾人祸时热情地给予援助,...及“六度”、大慈大悲的“菩萨道”等等教理,不仅是佛教教团用来指导出家僧众修行的思想,也是适应情况向社会各界民众宣传、进行教化的思想。同样,在佛教流传各国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873195.html
  • 略论“人间佛教”

    解决的,是人间的各种人生问题。因为惟有在人间,才能秉受佛法,体悟真理,所以佛陀常弟子“游化人间”,以身体力行切切实实的说明了生活就是修行,佛法必须在生活中得以完满实践。所谓“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,自净其...的无明烦恼,学佛、修行都会脱离实际,无的放失。”所以“应该把学佛、修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,在生活中落实修行。”这也正是他提出“生活禅”的目的。所谓生活禅,“即是将禅的精神、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,在...

    吴朝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3740067.html
  • 修行的学程愈走愈稳愈宽广

    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” ,那又如何呢?今天,你既然是个修行人,日常生活就必须宗教生活揉成一片,这才是佛子的本色。如果你只把佛学当知识来研读,你要想进入菩提修行的堂奥,那只能说是隔靴搔痒罢了。  我...圆满、福慧双修。同学在课堂里面听课、读经、思惟……——修慧:你煮饭、扫地、行堂……——修福,两边不能偏废。因为,修行生活必要相互融摄。一个懂得修行的人,可以从行住坐卧当中得到一份智慧,从待人接物中饱...

    清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171146.html
  • 学佛青年慧炬高扬——为慧炬社成立三十周年祝贺献文

    若假,何以分明感受得各种喜、怒、哀、乐?在这非真非假的旅途中,我们不妨“以水月道场,敞空花佛事”。修行生活不相妨碍,无论生活中所作何事,只要保持内心清净,下被俗世尘埃蒙盖,不但修行有成就,世间责任也...可能。我们本来具有诸佛一般无异的佛性,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仍然是众生呢?就是因为我们的佛性被烦恼、无明所遮,一时显不出来,修行的效用就是去除烦恼、无明。修行是怎样的修呢?孝顺父母,敬重师长,帮助一切...

    荣崇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0174211.html
  • 圆顿止观的哲学意义(2)

    生活打成两片,则学佛修行本身亦在烦恼中。我们有时会感到,圆顿法门不免成为空谈,众生佛毕竟有很大的差距,不过我们看到在天台圆教的圆顿止观中,已经很巧妙地统一了圆顿修行逐步成佛的辩证关系。一方面修行...究竟言之,则一心三观直接契入诸法实相而三智一心中具。圆顿止观是一种彻底高妙的修行方法,以果德为观行从而因果一如,它并不否定凡夫佛的差别,也不否认修行的过程,而是从契离言法性的境界上谈“无道可修”,然“...

    戈国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1083499.html
  • 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慧律法师开示

    即刻处理,就是往生的最大保证。   佛法若徒具知解,不重实践,则流于课堂之佛学研究,岂非枉服大乘法药?学佛者之通病,即在修行生活二分法。在佛前精进用功,一出佛堂则依然故我,习气不改,如是修学数十载...小乘之争历千年而未休,大乘轻视小乘,斥为焦芽败种。小乘则谓大乘非佛说。小乘严格持戒,以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、微密观照为修行方式,其精神值得敬佩。然而,大乘也绝对是佛说。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的内容,祖师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修行|慧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3462924565.html